|
有人说,回家吃饭有什么复杂和好讲究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吃了一辈子饭幸福感都不强。吃饭首先要讲究心情,回家就是养心,心情好,才吃得香,身体才吸收得了营养。另外,家常便饭其实不简单,比如,吃生姜,去皮和不去皮是大有讲究的,生姜皮属阴,生姜肉属阳,如果没明白自己的体质随便吃的话,日积月累,身体就会出问题。所以,食补的真谛不仅在于色香味,还在于弄清楚食物的阴阳属性,以其属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如是,家常便饭方可胜似灵丹妙药。本书详细介绍了60多种家庭常见食材的功效及用法,其中包括运用荠菜、鱼腥草、艾蒿、橘络、陈皮、姜、黄芪、西瓜、荷叶、银耳等食材的烹调养生术,可专门调理身体虚弱以及常见症状,如发烧、感冒、咳嗽、胃病、烫伤等,更有独家祖传食疗方,以及多种家庭自制小食品。让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做既有食补功效,又有浓浓爱意的家庭美味。食物分阴阳,吃对才健康
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大力鼓吹“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有热心读者在文章后面留言说:“用食物代替药物来调理身体,您说得太对了,但我们无从下手啊。”
有些人盲目跟风,今天听说吃红枣长寿,就大把地嚼干红枣;明天听说吃阿胶补血,就天天吃阿胶。可问题是,再好的东西,也得看是不是适合你的体质,还得看你怎么吃,否则就有可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咱们平常吃的东西那么多,什么症状应该吃什么,什么环境应该吃什么,什么季节应该吃什么,什么人应该吃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搞清楚。
这听起来的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但是,越是复杂的事情,我们就越应该用简单的方法把它梳理清楚。什么是最简单的方法呢?就是把食物分阴阳。
有了阴阳这双筷子,就可以帮我们从满桌佳肴中找到适合的菜了。
食物与人体是一对阴阳:越是营养丰富的食物,阴性的特质就越强,而所谓的健康饮食之道,不外乎就是利用食物的阴阳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
“动能生阳”,也就是说运动、活动可以滋生阳气。你看世上那些野生动物很少得什么脂肪肝、高血压这些流行在人身上的病。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活动量大,所以身上的阳气特别足,吃多少肉都不怕阴气伤身。
相反,现在的人爱动脑子不爱动身体,身体活动少,阳气一般就不足,这时候,您还盯着营养丰富的阴性食物不放,当然就会阴阳失衡,很多怪病就一窝蜂地找上门来了。
一直以来,传统的养生观念都强调“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为什么呢?因为食物属阴,需要阳气来消化才能转换为能量。
白天属阳,人体与自然界相感应,人体的阳气也是在白天比较旺盛。尤其是早上到中午是一天中人体阳气最足的时候,这时候吃什么都好消化。
夜晚属阴,晚上是人体阴气旺阳气弱的时候,此时,吃下去的东西不容易被消化,那自然就变成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
怎样知道自己阳气足不足呢?你看三个方面就可以了:第一、你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你身体的阳气会逐渐减少。第二、你的运动量。平时很少运动的你,阳气一定不足。第三、是否怕冷。你越是怕冷,身体的阳气越不足。
另外,冬天的天时属阴,你的阳气都藏在体内,相应较盛,这时候,你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阴性东西来平衡。夏天的天时属阳,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身体表面,体内阴气盛,此时,你不吃得清淡一点,如何对得起自己?
有一些食物,有比较明显的扶助人体阳气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统称为阳性食物,而除此之外的其他食物,则可以把它们叫做阴性食物。
怎么区别阴性食物和阳性食物呢?阴性食物是给人体补“水”和补营养的,使能量往人体的下部走。阳性食物是促进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使能量往人体的上部走。四季五味养生术
一年四季中,五脏各有其旺盛的季节,那是不是在这个季节就应该多吃跟它同一五行属性的味道才对身体好呢?恰恰相反,一个季节什么脏腑最旺,就要少吃跟它同样属性的东西。
春吃甘,脾平安
甘味属土,土地养育万物,甘味的食物是我们主要的营养来源。如果你觉得身体虚弱需要补,不要急于去买补药,首先看看一日三餐,甘味的食品吃得够不够,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吃足够的主食。
甘味不单指甜味,也包括淡味,就是没什么味道的东西,比如说米、面这些主食。甘入脾胃,甘味的食物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的作用,米、面、糖类、各种淡水鱼虾、牛肉、玉米、白薯等都是甘味食品。
甘味能缓和药物的毒性。为什么说喝中药不能放糖,就是怕解了药性。而药方中,如果有些药物比较烈,就得放一点甘草进去调和一下。
甘味中的甜味能缓解疼痛和痉挛,虚寒腹痛、胃痛、头痛还有抽筋的时候,喝点糖水就会感觉好些。甘味中的淡味能利尿渗湿,比如说薏米,眼皮肿或是小腿浮肿的人就可以多吃一些。
甘为土,土应四季之气。所以,无论哪个季节,都要以吃甘味食物为主。特别是春天,更要多吃。原因有二:春天是生发的季节,生长需要能量,甘味食品最能补气血;春天肝气旺,木克土,容易伤脾,甘味是脾的正味,能补脾。
夏吃辛,养肺金
现在爱吃辣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人无辣不欢,这跟人们普遍体质偏虚、体内湿气重很有关系。你看小孩就不吃辣,因为他们自身的阳气已经很足了。
辛味,实际上包含了好些不同的味道,麻味、辣味、辛香味,都属于辛味,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气味浓烈。葱、姜、蒜、辣椒、各种香料,还有许多气味独特的中药,都带有辛味。
辛味属金,五行中金有沉降肃杀的特性,但辛为阳金,反而有上升发散的作用,就像烧红的铁锅,撒点水进去马上就蒸发了。辛味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气味,辛香四溢,它是往外散的,辛味的作用就是行气、发散、活血、化瘀,能促进气血流通,也就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凡是需要祛除外感病邪,或是调理气血瘀滞、虚寒,都会用到辛味的药物。
辛味入肺和大肠。能宣发肺气。气行则血行,气血瘀滞的人就要用辛味,让气血流动起来,一潭死水变成活水,才能有生机。
肺系统的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而感冒是必用辛味来治疗的。风寒感冒需要辛温的药物来发汗,喝点葱姜水也可以,风热感冒需要辛凉的药物来解表,比如银翘解毒片,吃白萝卜也有作用。
注意,辛味属阳,不补肺阴,所以肺阴虚的人,比如肺结核,就不要多吃辛味。
秋吃酸,护肝胆
大多数树木的果实和种子都带有酸味或涩味,它们往往是植物最富有营养的部分,所以酸味和涩味有收敛的作用,能帮助人体吸收和储存营养,保护精气,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人。
酸泛指酸味和涩味,它们对于人体来说,有收敛的作用。
酸属阴,酸味入肝胆,补的是肝胆之阴。阴代表水液,也就是说,酸味能促进肝血和胆汁的生成。酸味入肝,能平息肝火,有利于疏散肝胆湿热;酸味补肝血,所以孕妇喜欢吃酸,因为肝主生机,肝血是胎儿生长的营养来源;酸味入胆,促进胆汁分泌,可以解油腻、降血脂。肝阳上亢、高血压、高血脂、肝炎、性情外向的人可以多吃些酸的,而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忧虑内向的人就不能多吃。
还有什么人适合吃酸味?是心阴虚的人。如果你手心脚心发热,心胸烦热,又常感觉心悸、心烦、失眠、爱做梦,那么你就可以吃些酸味的东西。
比如说酸枣,就是一味很好的安神养心的药。因为木生火,心属火,酸为阴性,可以养心阴,心阴足了,就不怕心火过旺。注意:酸养心阴,不养心阳,心阳不振,感觉心胸憋闷、心悸不宁的人,不要吃太多。
什么人不能多吃酸味?脾虚的人,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脾虚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大便,如果大便总是比较稀,不成形,这种人一定脾虚。脸色发黄的人也是脾虚。
冬吃苦,把肾补
凡是烧得好吃的菜,你细细地去品,多半能品出一丝丝苦味来。一道真正的美食,只有香、辣、甜、酸这些讨人喜欢的味道是不够的,必须要掺杂一点苦味,滋味才会醇厚,才会让人有余味绵长的感觉。
五行中,火有温暖升腾的特性,苦味属火,但苦味又属阴,它是阴火。苦味的东西分两类:一类是苦温的,例如咖啡、红茶,祛除湿气的作用比较 强;一类是苦寒的,例如莲子芯、绿茶,有清热的作用。
苦味入心和小肠,能泻心火和小肠火。凡是清热泻火的药,都有苦味。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苦瓜和黄连,专门解决口舌生疮、心烦失眠这类心火上升的问题。小肠火其实也是心火,心火下注到小肠,传到膀胱,导致小便黄、疼痛,这种情况小孩比较常见,也要用苦味的药来治,比如黄连。
什么人不能多吃苦味?胃液不足的人,比如萎缩性胃炎患者。没有胃病的人,大吐之后,或者吃了过多的辛辣食物,也有可能胃液不足,于是胃部有虚火,使人感到胃里隐约有火烧一样的痛感,这种人常口干舌燥,爱喝凉水。
什么季节最适合吃苦味呢?是冬季。因为水克火,冬季属水,是最缺火的季节。冬天当养肾,吃点苦温的东西,苦温主坚,燥湿利水,有强壮肾脏的作用,比如羊肉就是苦温的。苦温又是阴火,不会灼伤肾阴。就像把捏好的泥人放在烧过的炉膛里慢慢地烘干,既不会烧焦,又能把泥人烧硬,更不会变形。
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大力鼓吹“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有热心读者在文章后面留言说:“用食物代替药物来调理身体,您说得太对了,但我们无从下手啊。”
有些人盲目跟风,今天听说吃红枣长寿,就大把地嚼干红枣;明天听说吃阿胶补血,就天天吃阿胶。可问题是,再好的东西,也得看是不是适合你的体质,还得看你怎么吃,否则就有可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咱们平常吃的东西那么多,什么症状应该吃什么,什么环境应该吃什么,什么季节应该吃什么,什么人应该吃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搞清楚。
这听起来的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但是,越是复杂的事情,我们就越应该用简单的方法把它梳理清楚。什么是最简单的方法呢?就是把食物分阴阳。
有了阴阳这双筷子,就可以帮我们从满桌佳肴中找到适合的菜了。
食物与人体是一对阴阳:越是营养丰富的食物,阴性的特质就越强,而所谓的健康饮食之道,不外乎就是利用食物的阴阳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
“动能生阳”,也就是说运动、活动可以滋生阳气。你看世上那些野生动物很少得什么脂肪肝、高血压这些流行在人身上的病。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活动量大,所以身上的阳气特别足,吃多少肉都不怕阴气伤身。
相反,现在的人爱动脑子不爱动身体,身体活动少,阳气一般就不足,这时候,您还盯着营养丰富的阴性食物不放,当然就会阴阳失衡,很多怪病就一窝蜂地找上门来了。
一直以来,传统的养生观念都强调“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为什么呢?因为食物属阴,需要阳气来消化才能转换为能量。
白天属阳,人体与自然界相感应,人体的阳气也是在白天比较旺盛。尤其是早上到中午是一天中人体阳气最足的时候,这时候吃什么都好消化。
夜晚属阴,晚上是人体阴气旺阳气弱的时候,此时,吃下去的东西不容易被消化,那自然就变成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
怎样知道自己阳气足不足呢?你看三个方面就可以了:第一、你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你身体的阳气会逐渐减少。第二、你的运动量。平时很少运动的你,阳气一定不足。第三、是否怕冷。你越是怕冷,身体的阳气越不足。
另外,冬天的天时属阴,你的阳气都藏在体内,相应较盛,这时候,你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阴性东西来平衡。夏天的天时属阳,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身体表面,体内阴气盛,此时,你不吃得清淡一点,如何对得起自己?
有一些食物,有比较明显的扶助人体阳气的作用,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统称为阳性食物,而除此之外的其他食物,则可以把它们叫做阴性食物。
怎么区别阴性食物和阳性食物呢?阴性食物是给人体补“水”和补营养的,使能量往人体的下部走。阳性食物是促进我们身体新陈代谢的,使能量往人体的上部走。四季五味养生术
一年四季中,五脏各有其旺盛的季节,那是不是在这个季节就应该多吃跟它同一五行属性的味道才对身体好呢?恰恰相反,一个季节什么脏腑最旺,就要少吃跟它同样属性的东西。
春吃甘,脾平安
甘味属土,土地养育万物,甘味的食物是我们主要的营养来源。如果你觉得身体虚弱需要补,不要急于去买补药,首先看看一日三餐,甘味的食品吃得够不够,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吃足够的主食。
甘味不单指甜味,也包括淡味,就是没什么味道的东西,比如说米、面这些主食。甘入脾胃,甘味的食物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的作用,米、面、糖类、各种淡水鱼虾、牛肉、玉米、白薯等都是甘味食品。
甘味能缓和药物的毒性。为什么说喝中药不能放糖,就是怕解了药性。而药方中,如果有些药物比较烈,就得放一点甘草进去调和一下。
甘味中的甜味能缓解疼痛和痉挛,虚寒腹痛、胃痛、头痛还有抽筋的时候,喝点糖水就会感觉好些。甘味中的淡味能利尿渗湿,比如说薏米,眼皮肿或是小腿浮肿的人就可以多吃一些。
甘为土,土应四季之气。所以,无论哪个季节,都要以吃甘味食物为主。特别是春天,更要多吃。原因有二:春天是生发的季节,生长需要能量,甘味食品最能补气血;春天肝气旺,木克土,容易伤脾,甘味是脾的正味,能补脾。
夏吃辛,养肺金
现在爱吃辣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人无辣不欢,这跟人们普遍体质偏虚、体内湿气重很有关系。你看小孩就不吃辣,因为他们自身的阳气已经很足了。
辛味,实际上包含了好些不同的味道,麻味、辣味、辛香味,都属于辛味,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气味浓烈。葱、姜、蒜、辣椒、各种香料,还有许多气味独特的中药,都带有辛味。
辛味属金,五行中金有沉降肃杀的特性,但辛为阳金,反而有上升发散的作用,就像烧红的铁锅,撒点水进去马上就蒸发了。辛味最突出的就是它的气味,辛香四溢,它是往外散的,辛味的作用就是行气、发散、活血、化瘀,能促进气血流通,也就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凡是需要祛除外感病邪,或是调理气血瘀滞、虚寒,都会用到辛味的药物。
辛味入肺和大肠。能宣发肺气。气行则血行,气血瘀滞的人就要用辛味,让气血流动起来,一潭死水变成活水,才能有生机。
肺系统的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而感冒是必用辛味来治疗的。风寒感冒需要辛温的药物来发汗,喝点葱姜水也可以,风热感冒需要辛凉的药物来解表,比如银翘解毒片,吃白萝卜也有作用。
注意,辛味属阳,不补肺阴,所以肺阴虚的人,比如肺结核,就不要多吃辛味。
秋吃酸,护肝胆
大多数树木的果实和种子都带有酸味或涩味,它们往往是植物最富有营养的部分,所以酸味和涩味有收敛的作用,能帮助人体吸收和储存营养,保护精气,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人。
酸泛指酸味和涩味,它们对于人体来说,有收敛的作用。
酸属阴,酸味入肝胆,补的是肝胆之阴。阴代表水液,也就是说,酸味能促进肝血和胆汁的生成。酸味入肝,能平息肝火,有利于疏散肝胆湿热;酸味补肝血,所以孕妇喜欢吃酸,因为肝主生机,肝血是胎儿生长的营养来源;酸味入胆,促进胆汁分泌,可以解油腻、降血脂。肝阳上亢、高血压、高血脂、肝炎、性情外向的人可以多吃些酸的,而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忧虑内向的人就不能多吃。
还有什么人适合吃酸味?是心阴虚的人。如果你手心脚心发热,心胸烦热,又常感觉心悸、心烦、失眠、爱做梦,那么你就可以吃些酸味的东西。
比如说酸枣,就是一味很好的安神养心的药。因为木生火,心属火,酸为阴性,可以养心阴,心阴足了,就不怕心火过旺。注意:酸养心阴,不养心阳,心阳不振,感觉心胸憋闷、心悸不宁的人,不要吃太多。
什么人不能多吃酸味?脾虚的人,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脾虚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大便,如果大便总是比较稀,不成形,这种人一定脾虚。脸色发黄的人也是脾虚。
冬吃苦,把肾补
凡是烧得好吃的菜,你细细地去品,多半能品出一丝丝苦味来。一道真正的美食,只有香、辣、甜、酸这些讨人喜欢的味道是不够的,必须要掺杂一点苦味,滋味才会醇厚,才会让人有余味绵长的感觉。
五行中,火有温暖升腾的特性,苦味属火,但苦味又属阴,它是阴火。苦味的东西分两类:一类是苦温的,例如咖啡、红茶,祛除湿气的作用比较 强;一类是苦寒的,例如莲子芯、绿茶,有清热的作用。
苦味入心和小肠,能泻心火和小肠火。凡是清热泻火的药,都有苦味。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苦瓜和黄连,专门解决口舌生疮、心烦失眠这类心火上升的问题。小肠火其实也是心火,心火下注到小肠,传到膀胱,导致小便黄、疼痛,这种情况小孩比较常见,也要用苦味的药来治,比如黄连。
什么人不能多吃苦味?胃液不足的人,比如萎缩性胃炎患者。没有胃病的人,大吐之后,或者吃了过多的辛辣食物,也有可能胃液不足,于是胃部有虚火,使人感到胃里隐约有火烧一样的痛感,这种人常口干舌燥,爱喝凉水。
什么季节最适合吃苦味呢?是冬季。因为水克火,冬季属水,是最缺火的季节。冬天当养肾,吃点苦温的东西,苦温主坚,燥湿利水,有强壮肾脏的作用,比如羊肉就是苦温的。苦温又是阴火,不会灼伤肾阴。就像把捏好的泥人放在烧过的炉膛里慢慢地烘干,既不会烧焦,又能把泥人烧硬,更不会变形。
评论